今天週五是收垃圾日,剛剛把垃圾桶推出去,哇!手戴毛線手套還是凍,入室內查看今日溫度,原來室外是攝氏零下八度。
寒冬室內暖氣走不停,室外有陽光好天氣,叮嚀家人外出還是要查看一下溫度。
今天週五是收垃圾日,剛剛把垃圾桶推出去,哇!手戴毛線手套還是凍,入室內查看今日溫度,原來室外是攝氏零下八度。
寒冬室內暖氣走不停,室外有陽光好天氣,叮嚀家人外出還是要查看一下溫度。
昨晚準備睡覺,看到好友line我,說有人冒用我姓名設一個新的line帳號,打電話跟她借錢,她聽感覺不是我的聲音,朋友她本來想再多問幾句,磨練一下怎麼跟配詐騙集團應對,對方自己掛電話了…..。
好友說手機顯示電話不是我的號碼,先生說我的名字是菜市場名,全台灣相同姓名一大堆,報警成立嗎?我從沒用line或臉書網路購物,詐騙應無法盜取個資,很奇怪騙子怎麼知道我朋友line,還叫朋友刪除我舊帳號。
請台灣家人幫忙報警,家人說曾經報過警,警察不受理,真是無言啊!
台灣親朋好友,要小心喔!我line帳號沒改,從沒用真實姓名帳號,請不要被冒用我姓名的騙子詐騙。
2021年即將進入尾聲,回望在疫情期間沒疫苗艱難困
苦的日子裡,大家平安渡過,我偷懶久久才上傳一篇
,看到格友們來推文&留言,在此感謝格友們來訪&留
言,本來想停格的我,讓我有繼續留下動力,謝謝大
家,新年快樂~
一月底在臺灣參加夫家長輩92長壽生日宴席,那天
是大年初五南北一天來回,因年初六娘家也有餐會
,可見臺灣交通便利,讓我們兩邊至親聚會都可以
參加。
低調的招牌從路面很難發現,我和先生來回一趟沒
發現這家位在嘉義總店,臺灣餐廳設計看起來還滿
精緻溫馨,我們先到就拍攝裡外別有洞天的簡約的
設計風格。
今天要刪手機照片,發現忘了介紹生日宴席,經過
太久菜色名都忘了,就看照片流口水不介紹菜色~
_
疫情持續著,中文/英文 新聞 報導,論戰,口水也未停歇。索性不再見聞,清淨隔離。
唯一的 生活圈,剩下 小小的 家屋與 一小時步程的 湖濱公園。
只要沒有雷雨,兩倆口做伴踏賞野地花草,動物,不經意間,總可以有新發現。日長天久,好像與這些產生了「情愫」,路過時,都要注意 它們 各地的生長狀況。
花果是它們 無言的回報。像 這些小白花,簇擁著,一羣羣,片片聚落,同時展開,讓人流連忘返。繽紛素雅的招呼,靜靜訴說 著 秋的 訊息。
在它們 離開後,樹葉 即將 換妝。
天行健,日月不息。
從三月初回美至今,
好天氣都會和家人到住家旁環湖公園,
散步走一圈約一小時左右。
今天傍晚湖邊走路運動有新發現。
清風帶飄細微微的雨絲,
去了夏陽溽熱悶燥,
放慢腳步,
就在回眸一瞬,
紅色脈瓣先招惹眼光,
它的清純挺立在陪襯的綠野。
又是不知名的草株長花,
無語觀看許久,
忍不住還是想留下它的影像。
夜色即將暗沉,
抽離腳步,
感覺它 好像 對我們微笑,
細細地說著,
明天見喔!
痞客舊版十月要停用,昨天用新版上傳文章很不順手,上傳好自己覺得不知那裡怪怪的,又恢復舊版修改,原來一樣18字體新版字體小很多啦!
使用Paste無法馬上貼上,還要選貼Paste as plain text or paste from world,照片上傳比舊版好用,新版增加擴充功能下次來試試看;這新版對害怕接觸3C反應遲緩者而言,真是一大考驗啊!
不知格友們是否有不適應新版者,難道只是我個人問題嗎?(新版已經有一段時間)
最近我要常常上傳圖文適應新版,否則就要停格了。
參加南部親人生日宴聚餐,這餐每人都吃好飽喔!北部親人說這桌價錢在北部要一萬元,還說在北部吃婚宴常常吃不飽,同等級餐廳北部每桌可能比南部貴上2至3千元,吃過的南部好料,他們感覺北部貴到不行。
枸杞大海蝦
鮮鮑佐和風鮭
蓮藕片鑲紅豆
龍唇烏參
龍鬚蟹捲佐蘿蔓
鐵板牛和豬佐時蔬
荷飯佐松板爐
溜油石斑魚
蔥油麵線
海味海皇鍋&御燉佛跳牆(吃一半才想拍照)
蓮子靚露
美點鮮果盤
幾歲生日蛋糕?
每天傍晚和先生例行住家旁湖畔走路運動,大約七點左右迎面來一對夫婦,男士牽兩隻狗一大一小,男士走在前面與我相遇,靠右邊的大狗突然跳起來咬我左手肘下面,馬上出現兩個凹陷齒痕,狗的女主人留下來看我傷痕,男士牽狗開溜無法拍狗,先生要了電話及拍照狗的女主人。回家問家醫如何處理狗咬齒痕紅腫,醫生說狗若有打狂犬病疫苗感染機會不大,但還是要觀察是否發燒。我們要求狗主人傳打針証明,現在是晚上狗打針記錄在獸醫那裡,他們說明天才能傳給我們。
我以為沒發燒,應該可以安心睡覺。十點左右先生二哥的兒子是急診室醫生,來電說最好去醫院掛急診會比較安心;十點半到醫院,醫生說我們這州養狗要注射狂犬病預防針(Rabid Vac.),在醫院時高血壓標到將近兩百低血壓89,其間護士量體溫觀察,醫生診斷沒傷筋骨只有一點點破皮及紅腫,開抗生素藥吃五天即可,但回家要持續觀察,若有感覺不舒服要馬上回診。醫生要我們今早打電話給Animal Control Officer通報,醫院和病患都要通報,叫我們一定要通報,因為此狗會咬人攻擊人。回到家已經半夜一點半,昨晚真是無妄之災~
我們打電話給Animal Control Officer通報,Animal Control Officer說已經接到醫院通報,已經跟狗主人聯絡,但他們沒接電話且無法留言,會持續打電話給狗主人。
後來我們傳簡訊給狗主人,狗主人簡訊回覆Animal Control Officer已經到達他們家。狗主人也傳來狗注射記錄,不久Animal Control Officer來電說明訪視過程及告知收我們收到醫院帳單要影印一份寄給狗主人。
經過這事件才知在美國被狗、貓、蝙蝠咬傷要通報Animal Control Officer,人生就是一直一直不斷地在學習,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還我『 知 』的權力 消費者的選擇 擦亮眼睛!
明天就是元宵節,適逢新年第一個月圓,象徵一元復始,家家戶戶吃元宵、賞燈會,臺灣各大城市都會舉辦的元宵燈會活動。每逢農曆年海外僑社和中文學校,新春活動都會延續至元宵節,中文學校都會讓學生猜燈謎,燈謎是集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娛樂活動,無論小朋友或家長動腦力很熱烈參與活動。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猜燈謎逐漸成為華人社團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想知道元宵節由來、相關習俗,請連接李老師的教學網誌詳細介紹
http://blog.xuite.net/lgn9999/blog/22111386
祝福大家 週末元宵節節愉快
期待格友們上PO文賞花燈文&照片
補貼文,今年收到美麗的花,很高興喔!
最近太忙沒上傳圖文,但逢年過節還是寫篇短文祝賀~
早上看臺灣網路新聞,西洋情人節來了 台灣人禮物榜冠軍竟是...有興趣者點來瞧瞧~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213/1298201/
朋友開網路花店,最近忙插花插到手都沒知覺,情人節當天送花自己忙不過來,還要臨時徵附近大學生數位幫忙送花。二月初已經開始有Valentine's Day的氣氛,大賣場和商家的珠寶櫃很多人圍觀、走道旁多了項鍊、皮包擺放,商家促銷很多種巧克力供人選擇;去年老爺買了金沙巧克力和GODIVA的黑巧克力。平常我們很少買巧克力都在每年有節慶或客人來訪時才買回來吃,不知老先生今年有何表示呢?在此先祝福大家西洋情人節快樂和農曆新年快樂喔!
今天是西方的Halloween鬼節-萬聖節,上週末看好友FB
上傳台灣天母商圈和幼稚園小孩會挨家挨戶去敲門要糖
果,萬聖節Trick or treat的傳說也是很有趣的!
以下文章取自KNOWING 新聞
http://news.knowing.asia/news/db02543d-7a8e-4292-9bd9-0cc3fd520ef2
據說Trick or treat是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
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聚在住家附
近,並接受設宴款待。
所以在「宴會」結束之後,村民們會把自己扮成鬼的樣
子,引導鬼魂離開,藉以避邪消災,而他們也會記得在
屋子的前後放一些食品,餵飽這些鬼魂,就不會傷害到
人類或者影響收成,久而久之,這個傳統就延續了下來
,也成為孩子們「不給糖就搗蛋」的起源。
這之中的用意其實跟我們傳統的中元節有點像,用意都
是為了避邪消災,所以擺出祭祀品來祭拜、餵飽鬼魂。
不過現在的萬聖節已經沒有了宗教色彩,反而成為年
輕族群最愛的節日之一,一年一度的萬聖節成為大家
最期待的變裝舞會,而也有許多人會把這個節日當作
秋天的結束及冬天的到來,代表著萬聖節一過,感恩
節、聖誕節以及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了!
歡迎今晚來溜溜家Trick-or-treat喔!
在家DIY自孵芽菜很簡單,芽菜食安靠自己來把關!
這次用有機綠豆
經過五天芽菜收成
分裝冷藏
做法請連接舊文 綠豆芽菜收成了
以下影片是自種水耕豆芽菜
為防杜黑心食品戕害國人健康,政府不僅提高刑責,更設立食品雲系統加強管理食安問題,但從塑化劑、黑心油或工業海帶,到今年接連爆發的漂白豆芽菜、芬普尼毒雞蛋與發霉豆棗,顯然無良業者憑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心態,遊走法律邊緣,大賺黑心錢的漏網之魚仍多,亟待衛生單位加把勁查緝,洗刷台灣黑心之名。
這次爆發黑心豆棗的元隆農產食品廠,5年前就被彰化縣衛生局檢出苯甲酸超標、去年也被高雄衛生局檢測防腐超標,並轉由台中市衛生局處理,台中市衛生局雖於前年、去年先後開罰,卻未將無照營業的部分轉給經發局處理,任由黑心工廠繼續橫行,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從三聚氰胺、塑化劑到毒澱粉、黑心油,台灣消費者每年都經歷黑心食品襲擊,政府也在事件爆發後一再修改《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除提高刑責、最高可開罰20億元,也將食品添加物標示、保障人民損害權益等規定入法,更設立食品安全基金,亡羊補牢,盼達到遏阻目的。
但嚴刑真有用嗎?以發霉豆棗為例,沒有登記的地下工廠在台中市西屯區開設10年,堪稱就在「天子腳下」犯罪,卻歷經3屆市長都未被查緝,究竟有多少已被吃下肚?連相關單位也無法精確估算。
為管制食品安全,政府設立食品雲系統,也強制業者加入,並鼓勵民眾檢舉,但明顯可見許多業者對於標示、添加物等問題仍抱持「參考」態度,最終消費者只能自力救濟,配合政府的「窩裡反政策」,全面防堵黑心食品繼續流竄。
Olive pomace oil橄欖渣油
什麼是Olive Pomace Oil 橄欖渣油?
有興趣者請連接
http://www.littleolive.com.tw/myth_01_05.php
http://www.omega-9oils.com.tw/-ex-product.html
酪梨油與橄欖油分級(食用油再討論#3)
酪梨油與橄欖油是 "目前" 市面上含豐富多樣營養成分,有益人體健康的,常用的果肉油。這兩種與其它從種籽炒熱、輾壓、榨取工序生產的植物油,在保存天然品質上大不同。雖然,機器工藝的進步,種籽榨油溫度可以相對傳統方式降低,加溫幫助油酯釋出過程仍舊必要;因為溫度低,榨油量降低,增高成本,拉高售價。因此,食油品質與營養素含量會因加溫的高低程度產生變化。通常,每種油酯的化學分子結構與組成成分決定個別的(冒煙點);榨油溫度越低越好。超過冒煙點越高,食油破壞而產生有害身體毒素增加越多。
可想而知,榨油之後的油渣末端的產製油是最下等的,幾乎沒營養可言,甚至是有害身體健康的。但是,容器裡,清澈晶瑩剔透的油品似乎看不出差異或問題,實際上那是已經(精煉)過的原故。當加熱過的渣,殘油無法擠釋出的時候,最後一招便是利用化學劑,將油溶解分離,然後再反向將化學溶劑中和,還原油酯,再經過濾,除味或整色。溶劑殘餘或許已經極低而符合安全容許,也不能說可達(零檢出)的程度。瞭解這些細節之後,如何選擇食用油,大致已有輪廓。如果還有糾結,可能是個人觀念,喜好與價格預算之間的取捨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即使有爭論或疑慮,美國醫藥署(FDA) 並沒有提出任何有關警告:"精煉油曾經發生嚴重危害事例"。舉例說,芥菜籽油,Canola Oil, 是將芥菜籽毒性基因剃除後的基改油,或是黃豆(俗稱大豆)油,市面上壓榨後又精煉,混在一起降低成本,或直接精煉而定性,初榨油幾乎少見。如果有初榨的,冒煙點不高,便不適合煎炸用途。順便一提,油渣的最後利用價值是製作零嘴。假如,愛吃芝麻糖的消費者,若能夠買到看到整顆芝麻粒的芝麻塊,可以確認是否原材生芝麻。若非原粒芝麻,可以猜測,極可能是油渣殘料的副產品。最常見的芝麻湯圓,內餡都是細碎粉末狀,可能便是(油渣)做成。原磨料或油渣料?同理類推,諸如花生糖,等等許多 (零嘴)產品是否原生材製作,或是廢料加工,想瞭解實情,需探詢廠商。在產品包裝上,若無清楚明白的文字宣示,應存疑,為自己把關。而大豆渣做飼料便也順理成章,剩餘價值不浪費。
一般來說,國家食藥署應立法規範,要求廠商在包裝貼紙上做清楚明白的標示。各國環境、立法、執法,無完全有效保障消費者時,需靠自己細心選購和補強對產品的認知。如果,仔細閱讀、比較不同廠牌的陳述,可以找到(蛛絲馬跡),發現、分別較好品質產品。同一種油,精煉過後,冒煙點會增高很多。但是,那不是原質油。如果要選擇(原生油),便要回到(果肉油)來,就產油工序來說,這才是最(正宗)的。種籽油,無論如何,總是(略遜一籌);況且每家工廠設備不同水平,程序有差異,不在討論範圍。
果肉油產油主要工序流程
(採收)- (清洗)- (粉碎果泥)- (離心機油水分離)- (油液靜置沉澱/過濾)- (裝瓶)
採收:
分別有機器採收與人工採收。機器採收,在達一定成熟度時,整棵樹全數摘取。可以想像,這是粗放式的採收,果實品質高低屬綜合性,良莠不齊,並且以低成本為訴求。至於,人工 (手工) 採收,成熟度與果實均經篩選,分批採摘,確定均質,達要求水準。知名莊園要鞏固品牌信譽,都採用手工收穫。果實離樹後,氧化作用便開始自然進行,所以手工採收果實便要爭取時效,儘快送抵工廠,進入榨油流程,然後包裝,維持風味特色。依各莊園的地理位置緯度,地型、土壤、氣候特性,不同品牌,種植的品種皆有精選與傳承。尤其是食用源遠流長的橄欖油,在歐洲地區,各家族都嚴守紀律,竭力保護品質與品牌形象。這和葡萄酒釀造業異曲同工。酪梨油歷史較短,經營文化也逐漸走向相同道路。可是,酪梨油,還趕不上橄欖油的普及化,相較起來,主因還在成本與飲食文化習慣。
少部分業者,為了減短沉澱時間,甚至沒過濾,直接帶少量細渣裝瓶,這只是使用者是否喜歡接受,無損原油品質。大部份高級品牌,還是沒渣的。
品質等級劃分標準
請注意,此時,酪梨油還未普遍,等級通則,業者沿用橄欖油標準。而橄欖油,因產地與品種,講究的使用者,像喝酒、品茶,就油質的風味、口感都有個別的喜好。真正的愛好者,橄欖油用來沾食,涼拌,才顯現各莊園產品的特色。好油,用來烹飪,似乎糟蹋了美味的追求。專業的品油,完全像喝酒、喝茶,倒一小杯,聞之,啜飲入口,慢慢滑進喉嚨、吞下,呼吸間回味香氣,再讓舌頭感覺初味、餘味。這好像故弄玄虛,精神想像空間漫無標準?其實不然。但,科學尺度總是需要訂明,於是,如下數據與定義可參考,區別橄欖油、酪梨油便不至於(天馬行空)。
過去,美國礙於大國主義,本土卻非產橄欖油大國;歐裔人士喜歡家鄉風味,進口量大於本土。美國的人種多而複雜些,歐裔之外的族裔,加上新生代,沒有那麼瞭解與講究,業者與立法機構便(渾水摸魚),設定的油品標準,都比歐盟寬鬆。最近數年內,才更改提昇。這情況和醬油一樣,想買傳統純釀的,便需須回台灣選購,即使台灣業者仍然會有(掛羊頭賣狗肉),唬弄消費者。
等級分類
(a) 超清純油(Extra Virgin Oil)
即為市面上習慣所稱的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 ( first cold pressed Olive oil or Avocado oil),應有極好的風味與氣味,無缺陷並具有特殊果香(例如杏仁,或不同草香)。酸價必須(oleic acidity or free fatty acidity) 等於或低於 0.8%。請注意:即使同屬 超清純等級,0.3%酸價的油,顯然比酸價0.8%的油好很多。所以 (超清純) 0.8%的酸價只是等級"門檻",不代表最高品質;因此,諸多廠牌的油,即使標示為 "超清純",品質仍然不一樣,冒煙點也相對不同。真正判別標準應在酸價的數值高低,不是"超清純"三個字而已。其餘不同,次等級的 "清純油" 或 "一般普通油",同理類推。
冷壓法產油是因果肉含油可自然分離,無需加熱。至於 "初榨冷壓" 兩字,是噱頭用語居多;果肉須輾壓粉碎幾次呢?可以理解為 "道地天然" 的意思罷了。但是,有這些標示,廠商須承擔道德與法律規範;也就是廠商願負責任。
(b) 清純油(Virgin Oil)
稍有瑕疵,但可接受的風味與氣味,並具有果香;酸價介於 0.8% ~ 2.0% 之間者。油瓶包裝未表示酸價或明確 "超清純 Extra Virgin " 相關資訊的產品,大概都屬於這等級 "清純 Virgin"或 "一般油 XX Oil" 以下等級品。
(c) 一般普通油 (Olive Oil - Avocado Oil)
未經進一步加工的精煉油與清純油兩者混裝的調和油。風味未失,仍帶有清純油特徵。酸價不高於1.0%。
,
(d) 精煉油 (Refined Olive Oil)
從清純油精煉的油,原始甘油三酯化學結構未產生變化,酸價不高於0.3%。精煉油已無風味(flavorless and odorless)可言。精煉油酸價低,是冒煙點拉高很多的原因之一。
(e) 未經精煉而不適合食用的清純油(略過)
(f) 果渣油 (Pomace Oil)
果渣油分三等級,(略過)。但很重要的,果渣油不得被標示為 "橄欖油" 或 "酪梨油" 銷售,來混淆視聽。(果渣油 Pomace Oil)必須標示明確,隔離為一特殊等級,不得與原來的果實油並列。例如:橄欖渣油,椰子渣油或棕櫚渣油。
選擇重點
1. 手工採收,運送至工廠榨油皆與時間競賽,減低氧化程度,不倉儲果實;採用冷壓自然工序,除了保有個別的風味特色,油品酸價常遠低於0.8%,在0.3 ~ 0.6%間,相當難得。而因價位較高。選購超清純油,也是按風味特色,隨喜好,但酸價是重要固定依據。酸價與風味影響價格。可是,並非掛名 "超清純油" 就好,魚目混珠難以避免,廠商經營信譽常是關鍵,尤其是無法可管或究責的國度。天然食油,酸價很難達到0.3 %以下;所以,標示一個範圍,例如0.2 %~0.4%,無法固定值。
2. 瓶身的油品資訊標示越清楚詳盡的,廠商基本上越可靠。酸價,品種,產地,採收加工程序,風味特色描述,生產日期與儲藏期限,生產者或配銷,進口代理商與服務管道等等,讓購買者瞭解內容物履歷。
最好,廠商能在網站上提供 "每年的" 或定期的有公信力機構測試資料,雖然這不是易事。如果有這點,可以有信心成為該產品忠實愛用者。目前,歐盟組織的測試比較可信,日期則需為近期。一份十年前的分析測試報告,沒有可依據意義。
離生產期越近越新鮮。生產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者,若非用得很快,不買。
若沒有明確標示資訊的情況,均列入可懷疑,不被肯定。例如:沒有陳述 "超清純 Extra Virgin" 說明,便可懷疑為不是這等級,或者是有可能更次等級的精煉油 Refined Oil。在法律嚴正規範之前,廠商至少須 "說法算數"。消費者應瞭解這意義。
3. 包裝可以判別廠家對產品的價值認定。這雖不絕對,好產品的的 "衣裝" 不會太馬虎。瓶身造型設計,深綠色可透視玻璃是起碼的。如果塑膠瓶裝,甚至使用白色透明材料,不言可喻,應是次級貨。在此,特別指的是 果肉油這兩種。
4. 不買數種油混合的調和油。單一純正產品才是正確選擇。
5. 混合的調和油需仔細分別閱讀混合比率。甚至,有的橄欖油字體超大,其餘的成份油的字體小小的。別誤解為橄欖油。
使用原則
1. 烹調以酪梨油為第一選,因其冒煙點相當高。酪梨油風味特色比較溫和,不突出;橄欖油味道較重,變化較多,舌頭能嚐到個別的苦味或辣味,聞到果香或草香。所以,調沾醬或直接沾食,巧妙各有不同。橄欖油,個人淺見,不用來加熱烹煮。酪梨油價位不便宜,但可搭配使用不黏鍋,煎炒情況毋須用大量。其實,好的橄欖油也不便宜。若非炸不行,用酪梨油。油水煮炒菜,滾水加油,溫度較低,橄欖油仍適合。
2. 油品隨使用頻率,開蓋接觸空氣氧化。勿儲存過久,新鮮食用最佳。若存久,產生異味,應拋棄。假設未開封,儲藏期超過建議賞味期限太久,仍會自然衰敗,不要食用,請拋棄。
3. 油品可低溫冷藏,延展賞味期限。不常使用時,存放冰箱,但橄欖油、酪梨油低溫造成霧狀渾濁,無害品質。
4. 再加工,甚至已轉化,人造油,少用或不用。
5. 油的冒煙點是烹調的參考。冒煙點隨油品單獨特性而變化,測試參考值以新鮮產品為準。相同產品,隨廠商生產工序,冒煙點不盡然相同。同品牌產品也隨時間天氣有高低變化。同一瓶油,隨氧化、老化程度,冒煙點逐漸降低,營養分逐漸減少。所以,用量少,不買大包裝。若用得慢,早日分享鄰居親朋。
註:目前美國東岸區,好市多 Costco 賣的酪梨油有標示(cold pressed and naturally refined),就理解定義,酪梨油不必經過精煉手續,不管自然精煉為何,個人認定非上品,應減少使用或停止使用。因為若是精煉酪梨油無特殊意義,芥菜籽油便宜多了。這產品,須進一步詢問廠商 naturally refined 的實質涵義與工序來決定。
台灣好市多在2017年,五至七月間賣的酪梨油,廠牌和美國東岸賣的不同,未發現有 Refine 的標示。《未標示或說明,仍可可存疑。最好有『非精煉 unrefined』等明確字眼。》而在2018年12月經銷的酪梨油,和美東所賣的,則已是相同廠牌的精煉油。 台灣的營養品特產店或有機店,有數家經銷酪梨油。包括眾多橄欖油,不論在那家店採購,請隨時仔細閱讀標示陳述,買對正確好產品。
有興趣看我分享食用油相關文章,請連結
酪梨油 #1
人體病症往往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或觀念疏忽,日積月累而促成。為何重視食用油?除癌症及引發其它病變的風險,下面這則文摘,採自網路(中時電子報),希望它加強喚醒 更多廣泛消費者(使用健康食用油)的意識,防患重於治療。
「油」是影響人體健康最重要的食物。用黃豆、菜籽為原料壓榨成的沙拉油,不僅有大量反式脂肪,更混入了神經毒素4「羥基壬烯醛」,破壞大腦,連細胞也受損,引發失智症、憂鬱症。
因此,山嶋哲盛說道,破壞神經細胞的沙拉油,是這幾年失智症和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快速增加的主因,沙拉油以及沙拉油做的人造奶油、美乃滋等產品,應停止食用,沙拉油加工食品像是泡麵、油炸物、洋芋片等,也最好不要吃。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21001259-260405 2019年02月21日 08:46 中時電子報 莊楚雯
補充:亞麻仁油的冒煙點為攝氏100度 (即滾水的溫度),極容易遭(過高溫)破壞。意味著產製流程的管控相當重要。請向確定可靠的廠商購買,否則白費錢買不良品。
補充:椰子油資訊
在溫、熱帶地區,椰子油可以從椰子內的新鮮果肉直接室溫粉碎分離。產製成之油品帶著自然可口清香味,攝氏25度左右以下,凝結固態為雪白色,超過25度,則隨溫度升高逐漸轉液態,至清澈如水。因為工藝程序,無須高溫加熱,故可稱之為冷壓。但從原始果肉粉碎壓榨,油水分離,才叫初榨。若是經二度加工者,已是不同等級。特別注意,若油色帶黃,極可能是經氫化加工,不適合食用。下面附貼中文維基百科 "食用油冒煙點參考表"顯示,椰子油 (冷壓初搾) 是攝氏177度華氏350度;精煉椰子油是 攝氏232度華氏449.6度(注意:表上華氏溫度誤植)。椰子油若是由 "椰子粉" 產製,則在品質上相對比較,遜色新鮮椰肉現榨油品甚多; 而事實上,它不能歸屬於 (冷壓初榨)等級。目前,在美國東岸市場上,冷壓初榨超清純 (First Cold Pressed Extra Virgin) 椰子油偏少數,以清純油 (Virgin)等級居多。
維基百科冒煙點參考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92%E7%85%99%E9%BB%9E
參考表僅是參考數字。不同廠商的產品,可能因品質高低差異,冒煙點大大不同。換言之,超清純 Extra Virgin等級的油,酸價較低,冒煙點較清純 Virgin等級的油高。即使同等級屬超清純,0.4%酸價的油,冒煙點會高於酸價0.8%油的冒煙點。最理想的情況是,廠商每年新貨都送交檢驗,以此數據為品質依據。
台灣某電視節目,推薦觀眾(消費者)用椰子油烹調,因為冒煙點高;並標示油溫攝氏232度,實為精煉油的冒煙點,乃錯誤引導。
使用精煉油是個人選擇。但是,(冷壓初搾)椰子油,甚至有機產品,盡量當做冷調醬用途或油水炒,請勿煎炸為宜。因為(冷壓初搾)椰子油冒煙點 是攝氏177度,容易受到煎炸溫度破壞。
電視台錯誤資訊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juhaeFd8s
另外,該節目介紹(玄米油),實為米糠油之別稱。米糠油需高溫壓榨產製,不能等同於(冷壓初搾)工序的品質;況且,為提高產量,降低成本與均質訴求,米糠油常是精煉油。最好閱讀包裝上之陳述,最好有『非精煉 unrefined』等明確字眼。若有朋友、讀者從不同管道獲知有(冷壓米糠油),敬請示知,以便學習。
後記:格友問核桃油
個人對核桃油沒特別研究。在上一篇談論酪梨油與橄欖油中,拙文已略為提到 Ω-6/歐美加6 與 Ω-9/歐美加9。那些不是傷身問題關鍵。廠商為了推銷產品,放大了其它產品的缺點,這是技巧,也是計謀。個人未曾注意到 1:6 的說法是否正確。但是,現代醫學講臨床實驗,那麼在歐洲眾多民族食用橄欖油的數千年飲食文化中,Ω-6/歐美加6 與 Ω-9/歐美加9兩種成分是否造成致病或死亡的要因??這樣本夠大,足以否定廠商的立論。再說,請廠商提出核桃油 1:1 的分析報告,下面的第一個網頁有提到核桃油裡的成分:(核桃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92%, 亞油酸Ω-6≥56%、亞麻酸Ω-3≥14%),這明顯不是 1:1。那個數據才可信??暫且拋下爭論,來探討。這跟雞蛋黃含膽固醇的情況一樣,蛋黃可以食用嗎??蛋黃裡有成分來化解膽固醇的作用,而近來的新報告,膽固醇並非心臟病元兇,說明過去的迷思與錯誤。。奇妙的是,Ω-3 也有類似功效。這些不是那麼單純,三言兩語。從過往歐洲歷史,沒證據顯示橄欖油有傷害人體,除非使用劣等油品,或高溫烹調破壞,產生毒素。烹調溫度破壞才是值得注意的重中之重。
在美國,核桃油雖然從多重不同市場管道可購買得到,但這並非一般消費者普遍使用的烹調食用油品,價位高是主因,在台灣價位一樣貴。至於,它有何益處,下面兩個網頁可以瞭解大概。網路搜索,還可找到更多相關文章。若是以追求亞麻酸(Ω-3/歐美加3)的含量為訴求,還有紫蘇籽油與牡丹籽油更好的選擇,當然也是高價品項了。那麼,若非特殊保健、醫療、營養補充之目的,就無(非食用不可)的理由,完全是個人喜好與選擇。核桃油是種籽加溫榨的油,那就與果肉油在生產工序上分別了。
回美搭機入機艙門空姐就遞上卡片,說我們很幸運見證
:今天是聯合航空往返台灣和-舊金山航線,波音747-400
客機執飛最末航班,8月3日起往返台灣和-舊金山航線,
將以波音777-300ER客機執飛。
這趟航班印象深刻,飛機因加油遲飛一小時,讓轉機美國
國內航線旅客心情七上八下,抵達舊金山入境和等拿行李
時間稍微冗長,到達轉機行李托運處後再到登機門剩下二
十分飛機就起飛,最後很幸運搭上回東岸航班。
後記,華盛頓DC回臺灣沒直飛必需轉機,從DC往返台灣,
我喜歡搭乘DC直飛日本再轉機飛臺灣,回美行李臺灣直接
到DC,東京轉機後直飛DC入境,感覺時間很充裕,不必擔
心飛機銜接不上。